抢答题: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是什么呢?
河南博物院有多件镇院之宝,相信你跟很多人回答得一样:贾湖骨笛!作为登上过《国家宝藏》电视节目的明星文物,你知道贾湖骨笛“出生”在哪里、贾湖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吗?
贾湖骨笛并非只有一支,它们是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的贾湖遗址被陆续发现的。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从1984年到2013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共进行了8次发掘,发现了古墓葬、房基、陶窑、灰坑等遗迹,还有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数千件。今天,就让我们“还原”贾湖人的生活,感受八九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创造出的辉煌文化!
居住
考古学家在贾湖遗址发现了房基60多处。当时的房屋呢,大部分都是半地穴式的,最大的有40平方米,最小的仅有两三平方米。那时候,贾湖人就已经不再居无定所了。
考古学家还在贾湖遗址清理发掘了500多座墓葬。令人惊讶的是,贾湖人生活的地方和墓葬并不是分开的,说明那时并没有公共墓地。墓葬中的物品很多都是人们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专门用于陪葬的礼器。男性的随葬品中有石铲、石斧等,女性的随葬品中有骨针、纺轮、磨盘等。看来,那会儿的贾湖人,男性主要用石铲和石斧等进行农业生产,用骨镖、骨镞等进行捕猎,而女性则从事缝补、纺纱等工作。
美食
贾湖人主要是靠采集野果、打猎来果腹吗?考古学家在贾湖遗址发现了炭化的稻米,经鉴定,这些都是人工栽培的稻米,距今已有9000年历史。他们还发现了20多种动物的骨骼,这说明贾湖人和我们一样吃米饭,吃羊肉、黄牛肉、水牛肉、鹿肉、鸟肉、鱼肉、龟肉等。根据专家推测,他们很可能还能吃到家养的猪和狗。
9000年前的贾湖人已经开始享用美酒了!考古学家在出土的陶罐中发现了酒的残留物。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在残留物中提取到了酒石酸——也就是说,那时有一种以大米为主原料、山楂为主要发酵料的酒。这一考古发现打破了古波斯(今伊朗)保持的最早酿酒时间纪录。
手工艺
除了可以制作经过精细打磨的石器,八九千年前的贾湖人还掌握了制陶工艺。考古学家在贾湖遗址发现了陶窑遗址,还挖掘出大量较为完整的陶器,其中还有彩陶。这些陶器以红陶为主,有做饭用的釜(fǔ)、鼎、甑(zèng),吃饭用的钵(bō)、碗,盛水用的缸、双耳壶、罐、盆,还有渔猎用的弹丸、网坠、陶锉、纺轮……这些陶器可以说是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对美的追求和探索
在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后,贾湖人对美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多的探索。他们用绿松石、萤石等材料加工出带穿孔的装饰品,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了可以吹奏出优美乐曲的骨笛。
考古学家在贾湖遗址发现了40多支骨笛,这些骨笛既可以竖吹也可以斜吹,有完整的七声音阶,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七声音阶来自国外”的认知。
《诗经》中说,鹤在沼泽深处鸣叫,声音能响彻云霄。古人认为丹顶鹤是神鸟,具有通天的本领,所以又将丹顶鹤称为仙鹤。使用丹顶鹤的尺骨来制作骨笛,表达了古人向上天祈福,希望能获得庇佑的美好愿望。
贾湖骨笛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最早的可以吹奏的管乐器,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它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八九千年前,贾湖这片土地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非常适合人类居住。贾湖遗址为我们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景象,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而贾湖文化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来源:《奇妙博物馆》2022年第Z2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