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统计,2021年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值达到1500元,最高地区上海2420元。最低省份安徽第四档仅为1180元,平均每天只有39.3元,按现在的购买力计算,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吃穿用度显然有些困难。
但是月薪一千多元的标准只是少数,在当前社会,80%以上的工人月收入都会在2000元以上,如果平均每个家庭有两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约略可以超过5万元。这样推理,单纯维系基本生活并不很难。
对比今天的收入,我们不由得想探究一下古人的工资。古代生产力落后,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标准质量普遍不高,那么,古代工人的工资收入具体如何呢?
以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宋代为例,只需粗略计算便能知晓一二。南宋文学家洪迈写过一本叫《夷坚志》的志怪集,其中在《鲁四公》的篇章里讲到南宋庆元初年,饶州地区(今鄱阳县,隶属江西上饶市)有个小商贩鲁四公,在县城里“煮猪羊血为羹售人,以养妻子。日所得不能过二百钱”。也就是说,鲁四公在城里卖煮熟的猪血、羊血,每日的收入在200文钱以下。
同样在南宋,洪迈在另一篇章《吴民放鳝》里记载说:吴中甲乙两细民同以鬻鳝为业,日赢三百钱。”意思是说吴中地区(今江苏苏州和上海部分地区)的两个商贩靠贩卖鳝鱼为生,每天可以赚取300文钱。
又如北宋文学家吕南公在其著作《灌园先生集》里记载,“淮西达佣,传者逸其名氏。佣不习书,未尝知仁义礼乐之说,翳茨为居,与物无竞,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钱,以给炊烹。或时得羡于常,则尽推赢易酒肉以归。”达佣就是今天的打工族,大意是说淮西的一位打工者,没有什么文化,也不懂礼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每天可以收入100文钱的劳务费。如果收入超过了100文,会把多余的钱两打酒买肉,回家与妻儿共享晚餐,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洪迈在《夷坚志》里还写过另外一则故事:“都昌妇吴氏,为王乙妻,无子寡居,而事姑尽孝……吴为邻纺缉、濯、缝补、炊爨、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姑,为薪米费。”说的是江西九江有一个吴姓寡妇,十分孝顺勤劳,闲暇时为乡里其他人家洗衣做饭、扫地纺线,每日可以有几十到一百文不等的收入。
通过以上史书可以得知,宋朝时期一个普通民工的日收入基本在100~300文钱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宋朝打工人一天的最低收入在100文钱左右,如果按月计算,就是3000文。
在宋代,一两银子等于一贯,约合1000文铜钱。按照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对中国古代货币币值给定的换标标准,100文铜钱约等于100元人民币,换算成最低工资标准,每月工资为3000元,这个数值要比今天上海地区给出的工资标准还要高许多。由此可见,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用《东京梦华录》里的话来说,可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而且,宋代1文钱的购买力比较高。1072年,在杭州观看歌舞的士子们花1文钱可买1杯高茶;宋徽宗时的开封,1文钱可以买到1贴治疗咳嗽的速成药,或是两只海蟹。所以说,宋代一个打工者一天的收入用于养家糊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来源:《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2年第07期
主办: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山东老年大学
周期:月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