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赶考的读书人叫崔护。有一次他到城南游玩,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清明,他又去那里郊游,却见大门紧锁,人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不死心,几天后又到了那个地方,这次大门不但没锁,还看见姑娘的父亲。姑娘的父亲告诉崔护,说女儿因为看了他的诗还得了相思病。
春风得意
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曾多次进京赶考,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下《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草长莺飞
南朝梁代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写道: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清代高鼎《村居》也写道: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树暮云
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在长安思念朋友,就写下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第三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浓缩为成语“春树暮云”,用来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万紫千红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写过《春日》一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干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春梦无痕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五年 (1082年) ,正月二十日,苏轼与两位朋友出城寻春,写了一首诗《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东风未肯入东门,
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
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
故人不用赋招魂。
此诗第二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如候鸟,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的信息比自然季候要复杂得多;但同样,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
流水落花
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写下《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世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原标题:七个成语里的唯美春天)
来源:《意林文汇》2017年第10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