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长篇的核心是围绕一起劫持景区大巴车游客事件。一个叫姬武的桃花源护林员,为了在桃花源镇第二届国际桃花节开幕这一天,要救出即将公判、枪毙他的好兄弟姜延,劫持了景区大巴车以及车上的游客,并以此作为人质。劫持事件发生以后,人质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有些因祸得福,向好的方向改变了;有的受到打击,向另一个方向改变了。他们到那里去,有的要拯救朋友,有的要拯救婚姻,有的要拯救爱情,有的要拯救孩子,还有的要拯救家园,结果却是,谁都无法拯救别人,也无法拯救自己。
《拯救者》这部长篇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宥于劫持事件本身,交待社会背景的文字不是很多,更多的只是将事件做为一粒“种子”,始终盯着人性这个文学的基石来写。这起事件看似离奇、荒唐、突发,事件的背后却是一个个的小故事,表现的是人爱人,人恨人,人咬人等等,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诸如拆迁、景区管理、贫富差距、环境及民居保护等。从事件的肇事者、人质劫持者、狙击手、记者、司机、桃花源尼姑、摄影爱好者、厌世者、幸存者、旁观者、围观者、翻译等一个个鲜活人物的灵魂深处,去挖掘,去展示,去剖析,留给读者去评判,去想象,去思考。
一、记者———付云(1)
二、尼姑———袁茵(1)
三、狙击手———陈先勇(1)
四、旁观者———我(1)
五、幸存者———长发
六、司机———魏天亮(1)
七、记者———付云(2)
八、围观者———他们(1)
九、狙击手———陈先勇(2)
十、尼姑———袁茵(2)
十一、失独者———老白
十二、空巢人———老范
十三、司机———魏天亮(2)
十四、厌世者———光头
十五、翻译———红唇
十六、围观者———他们(2)
十七、狙击手———陈先勇(3)
十八、记者——付云(3)
十九、围观者———他们(3)
二十、后死者———老董
二十一、摘录———桃花的传说
二十二、也像传说———村里人的话
二十三、尼姑———袁茵(3)
二十四、幸存者———我们
二十五、棕发———致丈夫的博文
二十六、狙击手———陈先勇(4)
二十七、肇事者———万正雄
二十八、围观者———他们(4)
二十九、旁观者———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