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由于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同样。雕塑界也通过多种渠道向苏联学习,其中当时富有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的当属苏联专家举办的雕塑训练班和向苏联派遣雕塑专业留学生。《苏联雕塑教育模式与新中国雕塑教育》以学习苏联雕塑教育模式集中的这两个方式为研究对象。厘清了苏派雕塑家群体形成的过程,并通过苏联雕塑教学的目标、教学思想、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基础教学与创作教学的方法特色等各个方面,复原了当时苏派雕塑家学习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内涵。揭示出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独特性。

作者

刘艳萍,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任职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主要从事美术史论教学及研究。在《美术观察》、《文艺评论》、《雕塑》、《艺术与设计》、《设计》、《美术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研究主题集中在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教育改革、当代艺术热点问题等三方面。已出版著作及参与编著《外国美术作品赏析》(2015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名作鉴赏》(2007年,吉林文史出版社)、《走向现代——20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2008年,河北美术出版社)等多部。

查看全部
目录

附图

前言

第一章 向苏联学习雕塑的历史情境

第一节 向苏联学习雕塑的社会原因

第二节 雕塑界向苏联学习的迫切性

第二章 留苏雕塑家与雕塑训练班

第一节 “留苏雕塑家”群体构成

第二节 雕塑训练班的群体构成

第三节 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与导师们

第四节 苏联雕塑教育模式

第三章 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在新中国的影响

第一节 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新中国雕塑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对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修正与消解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